丫髻
yā jì
词语解释
拼音: yā jì
注音: ㄧㄚ ㄐㄧˋ
词条: 丫髻
详细解释:
◎ 丫髻 yājì
[the girl’s hair bun] 梳在头两边的发髻
1. 谓梳着丫形发髻。 宋 洪迈 《夷坚甲志·绛县老人》:“方山下,一人草衣丫髻,坐道左。”
2. 指丫形发髻。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一丫髻童子操长柄白纸扇从后。” 元 赵孟頫 《采桑曲》:“欲折花枝插丫髻,还愁草露湿裳衣。” 清 姚鼐 《元日散牧晚归图》诗:“掀笠偃背丫髻长,其一纠笠风中颺。”《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就拿姑娘上头讲,便不是照国初旧风,或编辫子,或扎丫髻。”
3. 借指童仆。 宋 欧阳修 《憎苍蝇赋》:“使苍头丫髻巨扇挥颺。”
4. 荔枝品种之一。 清 吴应逵 《岭南荔枝谱·品类》:“丫髻,形最小,生皆并蒂,故得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