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臣
bù chén
词语解释
拼音: bù chén
注音: ㄅㄨˋ ㄔㄣˊ
词条: 不臣
【 】
详细解释:
◎ 不臣 bùchén
[unfit for an official's word and deeds in feudal times] 旧指言行不符合臣子的规矩
【 】
【 】
1. 不守臣节,不合臣道。《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若召 季孙 而不来,则信不臣矣,然后伐之。”《后汉书·王符传》:“ 华元 、 乐举 厚葬 文公 ,君子以为不臣。”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 匈奴 刚刚太平,有一些不臣之徒在找单于的麻烦,趁你在 长安 ,要给你难堪。”
2. 不称臣屈服。《商君书·慎法》:“外不能战,内不能守,虽 尧 为王,不能以不臣谐所谓不若之国。”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 匈奴 背叛不臣,数为暴於边鄙。”《新唐书·裴矩传》:“ 高丽 本 孤竹国 , 周 以封 箕子 , 汉 分三郡,今仍不臣,先帝疾之,欲讨久矣。”
3. 谓不以臣属视之。《汉书·萧望之传》:“单于非正朔所加,故称敌国,宜待以不臣之礼,位在诸侯王上。”《汉书·郊祀志上》:“﹝天子使﹞ 五利将军 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视不臣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