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

cǎo wū
相关笔顺
相关组词
词语解释

拼音:cǎo wū
词条内容:草乌为毛茛科、乌头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可用作庭院观赏花卉。入药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开痰,消肿,可用于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但块根有毒,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的中毒事件
名称;草乌中文学名:草乌
拉丁学名: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别名:鸭头、药羊蒿、鸡头草、百步草、堇、芨、乌头、乌喙、奚毒、鸡毒、茛、千秋、毒公、果负、耿子、帝秋、独白草、土附子、竹节乌头、金鸦、断肠草。
形态特征;草乌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50~150cm,无毛。茎中部叶有稍长柄或短柄,茎下部叶具狭长柄。叶片纸质或近革质,五角形,3全裂,中裂片宽菱形,渐尖,近羽状深裂,小裂片披针形,上面被微柔毛,下面无毛。 总状花序窄长,常分枝,具9~22朵花,无毛。萼片5,蓝紫色,外面几无毛。上萼片盔形,下萼片长圆形。花瓣2,有长爪,无毛,向后卷曲成近拳卷。雄蕊多数,花丝中下部加宽,上部细丝状;花梗长2~5cm;小苞片线形;雄蕊多数;心皮3~5,花时常枯萎。蓇葖果,长1~2厘米。种子有膜质翅。花期7~9月,果期10月。
用途;园林用途
可作庭院观赏花卉,可在灌木丛中配植,也可布置花境或作切花。 
药用价值;块根有毒,入药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草乌 - 药材性状
草乌块根块根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长2~7cm,直径0.6~1.8cm。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和数个瘤状侧根。质硬,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无臭,味辛辣、麻舌。
炮制;制草乌:取净草乌,用凉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口尝仅稍留麻辣感时取出,同甘草、黑豆加水共煮,以草乌熟透;内无白心为度,然后除去甘草及黑豆,晒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晒干。 (每草乌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 
性味;辛,热,有毒。 
① 《本经》:味辛,温。 
② 《别录》:乌头,甘,大热,有大毒。 乌喙:味辛,微温,有大毒。 
③ 《药性论》:味苦辛,大热,有大毒。
归经;入肝、脾、肺经。 
① 《本草求真》:入肝,兼入脾。 
② 《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③ 《本草撮要》:入手厥阴、少阳经。 
功用主治;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 
① 《本经》: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② 《别录》: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俛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 
③ 《药性论》:能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疞痛,痃癖气块,益阳事,治齿痛,主强志。治男子肾衰弱,阴汗,主疗风温湿邪痛。 
④ 《药类法象》:治风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经药也。 
⑤ 《纲目》: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主大风顽痹。 
⑥ 《东医宝鉴》:治风湿麻痹疼痛,发破伤风汗。 
⑦ 《纲目拾遗》:追风活血,取根入药酒。 
⑧ 《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麻痹症。又为伤科要药。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 
外用:生用,研末调敷或醋、酒磨涂。 
宜忌;凡虚人、孕妇、阴虚火旺及热证疼痛者忌服。生者慎服。 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犀角同用。
① 《本草经集注》:莽草为之使。反栝楼、贝母、白敛、白及(一本有半夏)。恶藜芦。 
② 《药性论》:远志为之使。忌豉汁。 
③ 《纲目》:畏饴糖、黑豆。冷水能解其毒。 
④ 《本草汇言》:平素禀赋衰薄,或向有阴虚内热吐血之疾,并老人、虚人、新产人,切宜禁用。
临床应用;1.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将草乌制成注射液,肌肉注射,成人每次2毫升(含总生物碱2毫克),每日1次;或穴位注射,每穴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1次)或1~2穴(每日2次),10天为一疗程,停药2~3日后可继续用药。孕妇忌用,心脏病慎用。
2.用作麻醉、止痛剂:草乌外用可麻醉末梢神经,作为局部麻醉、镇痛之用;与洋金花合用作为全身麻醉剂,似有相互抵销副作用及增强麻醉效果的作用。 
毒性;草乌 草乌亦含乌头碱,用之不当,极易引起中毒。其表现与川乌基本相同,如舌、四肢或全身发麻,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或昏迷,皮肤苍白,心慌气短,心率缓慢,心律紊乱,少数呈心率增速,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心电图呈室上性与室性期外收缩、心动过速、房室性传导阻滞、束枝传导阻滞、低电压、S-T改变等。多数患者经及时抢救可获恢复,但亦有少数由于中毒过重或抢救不及时,终因心脏麻痹而死亡。
临床应用务必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