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醉

fàn zuì
相关笔顺
相关组词
词语解释

 拼音:fàn zuì 

词条内容:饭醉,即吃过饭以后,有想睡觉的冲动。这是由于刚刚吃过饭,全身血液集中供向消化系统,脑血流量就减少,从而导致大脑活动兴奋性降低,因此就想睡觉。
症状;饭醉,即吃完饭后特别容易犯困,这就是“醉饭”的典型症状。有些人端起饭碗就来了瞌睡,这已是“饭醉”的先兆了。
原因;原因在于,进食过多或过快的情况下,消化道血管突然过度扩张,大量血液涌入胃肠道,脑组织过度缺血,脑活动兴奋性降低。
饭后困倦思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只是由于人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而表现的程度不同而已。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经过世世代代的进化,已达到相当理想的状态。它既能保持一定的储备功能,又能尽可能做到“节约”。  
其中,体内的血液总量就是如此。它虽然能满足身体各种活动的需要,但又不必同时应付各种不同的活动。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配,血液循环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缩小或关闭一些暂时任务不大的血管,以重点保证某方面的需要。比如运动时,血液主要分布在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中,消化系统的供血相对减少;消化的实质是把人体无法吸收的大分子营养物质转化为可溶性小分子物质。进食时,除了消化液以外,血液也大量汇集分布在消化系统中,以准备消化食物,这时脑内和肌肉组织的供血也都会相应减少。由此可知,饭后困倦主要是由于暂时性血液分布发生了改变。
针对人群;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硬化等原因,本来脑供血已相对不足,所以饭后思睡可能更为明显。年轻人如果中午吃油腻过多或暴饮暴食,同样也容易感到困倦。因为,大量进食油腻的食物会造成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难以消化输送。如果食物在胃中发酵、腐败,还会产生大量气体和有害物质,也就很容易出现反酸、打嗝、呵欠、恶心、呕吐、昏倦欲睡等醉人之态。
危害;饭醉现象有时候“饭醉”的危害不比“酒醉”轻。许多学者认为,连续长期饱食,容易诱发胃肠炎、胆结石、胆囊炎、糖尿病、结肠癌等疾病。
日本医学家还发现,进食过饱,一种促使大脑和人体衰老的物质——纤维芽生长因子急骤增加。特别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高脂肪的饮食占主流,这时的暴饮暴食很容易引起急性肠胃炎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的甚至可危及生命。 
预防;酒醉饭后困倦这种情况发生的轻重,与进食的质和量、与季节和温度,以及与人体的生物钟有关。当然,也与人们在长期生活和工作中所形成的个人习惯有关。比如有的人睡得多,有的人睡得少;有的人喜欢早睡,有的人喜欢晚睡;也有的人已经养成了午睡的习惯,所以午饭后很快便思睡。
古人历来主张“饭吃几分饱”,认为“食取补气,不饥即已,饱生众疾。至于用药消化,尤伤和也。”他们十分反对过纵口福,五味太过,认为“勿宜过食油腻甜味,恐不消化。”谨防“饭醉”,饮食必须节制有度,同样古训“饭食自倍,肠胃乃伤”,少吃多餐才是养生之道。古语云:“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饭后散步片刻,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消除“饭醉”。对于老年人来说,饭后困倦思睡,如果没有什么要紧事,完全不必硬撑着,可以顺其自然,适当休息,这对保持健康是比较有利的。